你的位置:快3极速赛车倍投方法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4:21 点击次数:73
美东时间21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“真实社交”上发文称,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、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。如何看待其战略目标企图?我们可从对伊朗核能力的直接遏制、地缘政治博弈、国内政治考量以及对地区盟友的战略协同几个方面剖析。
(一)直接目标:摧毁伊朗核设施的物理基础
美国将福尔多地下核设施作为首要打击目标,核心意图是瘫痪伊朗铀浓缩能力。该设施位于地下90米深处,由多层混凝土加固,是伊朗最坚固的核设施之一。美军计划使用B-2隐形轰炸机投掷GBU-57钻地弹,这种重达13.6吨的武器虽能穿透61米土层,但需连续命中同一弹着点才能有效破坏深层结构。不过,伊朗已提前疏散核材料,宣称“未造成重大损失”,这表明美国的物理摧毁目标可能部分落空。
更深层的意图是延缓伊朗核技术积累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强调,“技术知识无法被炸弹摧毁”,这反映出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打击迟滞伊朗核计划的时效性局限。即便设施被破坏,伊朗仍可依托现有技术重建,这使得军事手段的长期效果存疑。
(二)战略威慑:以军事压力推动伊朗重返谈判
特朗普政府在打击前释放“两周内决定是否行动”的信号,本质上是极限施压策略的延续。美国试图通过展示军事能力,迫使伊朗接受“零浓缩”要求,并放弃弹道导弹计划。这种“以打促谈”的逻辑,与以色列近期对伊朗的空袭形成协同,旨在削弱伊朗谈判筹码。
然而,伊朗的回应显示其反制决心:革命卫队准备切断霍尔木兹海峡、真主党瞄准以色列、胡塞武装威胁沙特,同时伊朗明确拒绝“零浓缩”,并要求以色列先停火。这种强硬态度可能导致谈判窗口进一步收窄,使美国陷入“打击无效—再打击—冲突升级”的恶性循环。
(三)地区博弈:削弱伊朗代理人网络与地缘影响力
美国打击的另一目标是压制伊朗地区扩张。伊朗通过支持真主党、哈马斯、胡塞武装等代理人,构建了从黎巴嫩到也门的“什叶派之弧”。美军此次行动不仅针对核设施,还包括革命卫队指挥中心和导弹基地,试图削弱伊朗对代理人的指挥能力。
以色列的角色尤为关键。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“无论美国是否加入,都能摧毁伊朗核设施”,其行动不仅配合美国施压,更隐含政权更迭意图。以色列明确将“推翻伊朗领导层”作为目标,而美国通过默许甚至提供军事支持(如GBU-57钻地弹),试图借以色列之手实现自身战略目标。
(四)国内政治:兑现竞选承诺与转移矛盾
特朗普政府的决策深受国内政治逻辑驱动。共和党鹰派强烈主张对伊强硬,而“美国优先派”担忧卷入战争。特朗普在2024年大选中曾承诺“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”,此次行动可视为兑现竞选承诺的举措。此外,通过制造外部危机转移国内矛盾(如经济衰退、政治丑闻),也是美国政府惯用策略。
然而,国内分歧显著。MAGA阵营反对战争,前顾问班农等敦促特朗普避免冲突,而民主党可能借机批评政府“鲁莽行事”。这种内部分裂可能限制美国行动的持续性,尤其是在打击效果未达预期时。
(五)风险与制约:多重挑战下的战略困境
军事风险:伊朗拥有俄制S-400防空系统,可能拦截美军轰炸机;若冲突升级,霍尔木兹海峡封锁将导致油价突破200美元/桶,引发全球能源危机。
政治孤立:沙特、阿联酋拒绝提供军事基地,中俄在阿曼湾演习施压;国际原子能机构可能调查袭击是否违反国际法,进一步削弱美国合法性。
核泄漏风险:福尔多设施若被击中,六氟化铀泄漏将导致剧毒气体扩散,放射性尘埃污染周边环境,引发人道主义灾难。
总结:战略目标的可行性与长期影响
美国此次行动的核心企图是以军事手段重塑伊朗核政策和地区秩序,但其效果面临多重制约:
短期:物理摧毁有限,伊朗报复可能升级,地区局势陷入动荡。
中期:若无法通过威慑迫使伊朗妥协,美国可能陷入“打击—制裁—再打击”的循环,消耗自身资源。
长期:军事行动可能强化伊朗国内反美情绪,加速其核技术“地下化”和“分散化”,反而增加核扩散风险。
最终,美国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,取决于伊朗的抵抗韧性、国际社会的协调能力,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可持续性。当前局势表明,军事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重返外交谈判仍是避免冲突失控的唯一出路。
来源:央视新闻,文中图片为截图。
这里是《戎事健谈》,敬请关注我的更多内容!
作品声明: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上一篇:新禁酒令后7家白酒股跌超10%,加速赶底是历史性机会吗
下一篇:没有了